首页 资讯 正文

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算算今年“三夏”账

体育正文 29 0

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算算今年“三夏”账

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算算今年“三夏”账

6月3日,修武县五里源乡烈杠营村(gāngyíngcūn)家庭农场主(nóngchǎngzhǔ)徐小六和徐文剑的小麦喜获丰收。刘金元 摄 6月8日,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小麦正在(zhèngzài)收割。王建安 摄 6月10日,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,农民(nóngmín)抗旱保苗,确保秋粮作物丰产丰收。张峰(zhāngfēng) 摄 武陟县西陶镇河南斯美特(měitè)食品(shípǐn)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在生产方便面。王琳锋 摄 □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(zhōngxīn)记者 刘婷婷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 出品 当前,河南省8500多(duō)万亩小麦抢收基本(jīběn)结束。记者从农业(nóngyè)农村厅获悉,我省小麦自(zì)5月19日开始大规模收获,至6月9日基本结束,历时22天。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约21万台,累计收获小麦8464万亩,占种植面积的99.4%,机收率达99.8%。 麦浪渐息,新芽初绽(chūzhàn)。空气里,残留的麦香(màixiāng)与新翻泥土的气息氤氲交织,见证着大国粮仓里一场紧张而有序的“接力赛”。 在河南,“三夏”不仅是农时的代名词(dàimíngcí),更是用汗水与(yǔ)智慧书写的“农业账本”。这些镌刻在大地上的记录,既承载着河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足迹,也深刻(shēnkè)诠释着“国人(guórén)饭碗”河南粮的底气来源与未来图景。 请随记者一同翻开(fānkāi)这三个账本,触摸大国粮仓的脉搏与力量。 全国1/16的耕地挤出(jǐchū)1/10粮食 万物土中生,有土斯有粮。保粮食安全(ānquán),首先要保耕地安全。 “土地是农民的(de)命根子。”6月5日,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党支部书记骆松山摩挲着脚下新(xīn)翻整的田埂说,哪怕发现一垄违规占用,我们都(dōu)要第一时间叫停整改。 芒种时节,豫南大地热浪蒸腾,王大(wángdà)塘村田间的播种机轰鸣,奏响夏播序曲。骆松山作为村级“田长”,脚踏沾满泥土(nítǔ)的运动鞋,沿着机耕小路(xiǎolù)仔细巡查。每周雷打不动走遍全村10679亩耕地,是(shì)他守护“大国粮仓”最质朴的方式。 2020年,河南试点推行耕地(gēngdì)(gēngdì)保护网格化田长(tiánzhǎng)制;次年,便有近23万名“田长”认领了“责任田”,一张遍布全省、自上而下保护耕地的强大网络迅速织就,让每一寸农田长出了“牙齿”。 守住耕地“家底”后,如何在(zài)有限土地上(shàng)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成为关键。 6月8日,获嘉县种粮大户徐方子(fāngzi)刚收割完的2000多亩麦田给出答案:平均(píngjūn)亩产突破1400斤。 “今年小麦根腐病明显减轻,亩穗数大增!”徐方子将这一变化归功于一个(yígè)“老”技术——深耕,俗称犁地,“翻松(fānsōng)土壤,透气性好,小麦分蘖多,成穗率(chéngsuìlǜ)自然高了”。 “深耕可以让小麦增产10%以上,不得了!”站在获嘉县位庄乡艳阳天合作社的(de)麦田间,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王(wáng)庆安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感叹。脚下(jiǎoxià)这片曾因过度耕种而“面黄肌瘦”的土地,如今在全县推行的深耕翻整、秸秆全量粉碎还田、测土(cètǔ)配方施肥(shīféi)等一系列“滋养”措施下,正焕发勃勃生机。 农业现代化(xiàndàihuà)的脚步,正在加速改变河南的田野图景。 “种地再也不是苦差事(kǔchāishì)了(le)!”在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,瓦店乡90后种粮大户张先智掰着手指头细数好处:自从建成高标准农田后,安装了智能灌溉系统,实现(shíxiàn)减水、减人工;田间还装有传感器,可以把空气湿度、光照度、土壤湿度等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农业调度中心,为(wèi)节水(jiéshuǐ)灌溉、病虫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。 近年来,河南深入(shēnrù)实施(shíshī)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(zhànlüè),严守耕地红线(hóngxiàn),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。通过田、土、水、路、林、电、技、管综合配套,小田变成了大田,“靠天吃饭”转向了“旱涝保收”。目前,全省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,数量位居全国第二。 这份(zhèfèn)坚持成效显著,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4次获国务院激励表彰,“投建运管”一体化推进模式入选2023年金融(jīnróng)支农十大典型案例,成为粮食稳产高产的(de)“压舱石”。 数据印证着河南(hénán)这份资源账的分量:以不足全国1/16的耕地(gēngdì),贡献了全国近1/10的粮食产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南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越1200亿斤、1300亿斤两大(liǎngdà)台阶,连续7年稳定在(zài)1300亿斤以上。 从寸土不让保红线到精耕细作挖潜力,从汗水浇灌的传统劳作到智慧赋能的现代农业,河南正以坚定的决心与持续的创新(chuàngxīn)实践,不断夯实“大国粮仓”根基,为保障国家(guójiā)粮食安全贡献着日益强大(qiángdà)的“河南力量(lìliàng)”。 “政府给咱安排(ānpái)了‘一喷多防’套餐,杀虫剂、杀菌剂、营养液(yíngyǎngyè)一应俱全,算下来每亩省20元,我这320亩小麦光打药费用就能省下6000多元!”6月9日,获嘉县照镜乡照镜村90后种粮(zhǒngliáng)大户冯勤源难(nán)掩喜悦。“夏种的玉米还有密植(mìzhí)滴灌补贴,这项技术不仅能增产,还能节水节肥,我的干劲儿更足了!” 这仅是河南强化农业生产保障的一个缩影。年前,省财政提前下达资金3.86亿元,支持各地(gèdì)实施小麦“一喷三防”,促进(cùjìn)保大穗、增(zēng)粒重、提单产;今年3月(yuè)中下旬,3000万元赤霉病防控资金及时下达豫南六市,帮助农民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统防统治;4月,5000万元抗旱(kànghàn)资金再次紧急下达,政策“及时雨(jíshíyǔ)”精准滋润生产一线…… 强农惠农保障(bǎozhàng),不止资金补贴。 “从前种地全凭经验摸索。现在完全不同了!”宝丰县石桥镇赵庄村种粮大户李鸿雁流转有(yǒu)200多亩(duōmǔ)土地,谈起(tánqǐ)如今的变化,感慨良多。 “我现在成(chéng)了甩手掌柜,村里直接对接了几家大型专业服务公司,不管是选优质种子(zhǒngzi)、进行(jìnxíng)高效的病虫害飞防,还是土壤检测、配方施肥,只需要一个电话,就有专业的团队带着先进设备(xiānjìnshèbèi)到地头,干得又快又好。”李鸿雁说。 在河南(hénán),像这样的“种地新体验”正遍地开花。遍布全省的12.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(fúwù)组织(zǔzhī),类型涵盖农民合作社、村集体经济组织、供销社等。它们通过提供菜单式(shì)、订单式、全程托管式等多种灵活服务模式,织就了一张覆盖耕种、植保、施肥、灌溉、收获、烘干(hōnggān)乃至仓储等全链条、多维度的现代农业服务网,撑起(chēngqǐ)了千家万户粮食生产的“坚实靠山”。 “三夏”的河南,是大型农机的“阅兵场(yuèbīngchǎng)”。 行走在中原大地,昔日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(de)场景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“铁牛”在田畴间纵横驰骋(zònghéngchíchěng),描绘着现代农业的高效图景。 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释放(shìfàng)生产力、提升效率的关键硬支撑。2024年,河南持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(lìdù),全省安排资金253347万元,较上年增加15827万元。通过差异化补贴政策,对高性能播种机、智能(zhìnéng)高速插秧机、大型智能高端联合收获机械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(děng),提高(tígāo)补贴额。 政策“及时雨”、服务(fúwù)“软保障”、农机“硬支撑”——三者(sānzhě)协同发力,形成强劲合力,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坚实保障与持久动力。 一粒麦子的能量有多(duō)大?在河南,它是麦香弥漫的面包,是筋道弹润(dànrùn)的面条,是酥香可口的馍片…… 6月10日,新乡米(mǐ)多奇工厂内(nèi)一片繁忙景象。宽阔整洁的厂区道路两旁,一箱箱贴着运单号的馍片高高摞起,货车排成长龙,有序驶出大门。生产(shēngchǎn)车间(chējiān)内,麦香四溢。面粉、压面、醒发、蒸熟、切片、烘焙……自动化生产线正将小麦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餐桌美味。 从(cóng)田间的滚滚金浪,到千家万户的多样美食,在“中原粮仓”河南,一粒小麦正经历一场深刻的“增值革命”。这片(zhèpiàn)土地不再满足于原粮输出,而是通过(tōngguò)打通精深加工的“任督二脉”,让(ràng)小麦实现从“初级农产品”到“高附加值商品”的华丽蜕变。 小麦的能量,正(zhèng)被科技精准“唤醒”。 在永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(de)河南麦客(màikè)多食品有限公司,科技创新赋予小麦“七十二变”的魔力。6月(yuè)11日,走进麦客多,面包的麦香与蛋糕的奶香扑鼻而来。智能化生产线全程自动化运作,冷却区和内包区的空气经过(jīngguò)10万级净化处理,成形的吐司、蛋糕整齐排列等待烘烤,成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往各地(gèdì)。 “如何将一粒麦‘吃(chī)干榨净’?”该公司董事长袁先荣(yuánxiānróng)揭示其中奥秘:通过精深加工,小麦前端8%用于(yòngyú)生产速冻饺子粉,中间51%用于生产手撕面包专用粉,后端5%生产沙琪玛专用粉,连麦胚、麸皮也被(bèi)转化用于制作蛋糕、杂粮饼干(bǐnggān)。2024年,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.16亿元。 都市生活的便捷需求,也被(bèi)小麦巧妙满足。“河南小麦做的烩面、油条,5分钟还原家乡味。”郑州市一家超市(chāoshì)里(lǐ),朱先生选购了一盒冷冻油条,揉面发面的烦琐时光被预制美食悄然替代。 预制菜的版图(bǎntú)正在延伸。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油条、芝麻团、蛋挞生产线日夜不息,仅其明星单品(dānpǐn)油条,日销量(xiāoliàng)峰值就高达328万根,仅油条这一个单品,年销售收入就过亿元。 河南正在(zhèngzài)打破传统粮仓的(de)桎梏,通过强链、延链、补链,推动小麦实现层层的价值跃升。 2022年,河南印发《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(yǐshàng)预制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(shōurù)突破(tūpò)1000亿元。这将催生更多深加工巨头(jùtóu),把地道的中原风味送上世界餐桌,拓宽粮食增值的路径。 链式发展(fāzhǎn)带来的是价值倍增。在延津县,全国唯一的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矗立于此。精心培育的“第一麦”品质(pǐnzhì)卓然,收购溢价直接(zhíjiē)转化为农民的增收红利。 依托“大粮仓”深厚底蕴(dǐyùn),河南已绘就一张庞大(pángdà)而精密的现代粮食产业网络:全国1/2的火腿肠、1/3的方便面、1/4的馒头、7/10的速冻水饺源自(yuánzì)于(yú)此。“好想你”、“三全”、“思念”等品牌闻名遐迩。 河南的(de)夏天,连(lián)空气都浸着新麦的香。麦浪翻滚,涌动的是颗粒归仓的喜悦;账目清晰(qīngxī),勾勒的是未来农业(nóngyè)的可期。从田长制守护耕地红线,到高标准农田夯实产能基础;从政策补贴降低生产成本(chéngběn),到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效率;从原粮种植到精深加工,河南以(yǐ)资源账守底线、以生产账提效能、以收益账增活力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。 风吹过(guò)广袤田野,麦收的(de)忙碌尚未散去,勤劳的河南人民顾不上停歇,又在为下一季庄稼(zhuāngjià)奔忙。田野上新播下的种子正默默积攒着生长的力量,为守护明天的“中国饭碗”源源蓄力。
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算算今年“三夏”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